患者除了皮膚反覆出現濕疹和搔癢之外,還容易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症狀
常見的外來刺激源可經由皮膚或呼吸道及腸胃道引起過敏反應
例如:
汗液,冷風 動物毛等物質接觸皮膚, 或吸入塵螨,花粉或者吃入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鳳梨、芒果、帶殼類海鮮、蛋白質類、辛辣物等,都可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發作時最大的特徵就是「癢」, 患處經常紅腫熱癢,而且可能搔癢嚴重伴隨組織液外流;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患者睡眠。
在急性期常會紅腫熱癢,起疹搔抓後有滲液出
進入慢性期患處皮膚則會因為長期搔抓久了結痂變厚變乾燥且角質化
中醫的治療可依據不同證型與病程來對症下藥
急性期常用黃柏、黃連與梔子,牡丹皮、等中藥,具有清熱利濕與涼血解毒功效;
進入慢性期可用當歸、蟬蛻、連翹與荊芥等中藥達到養血潤燥與祛風止癢的效果。若長期反覆發作.局部皮膚乾燥粗糙變厚苔癬化,膚色變深黯沉,此時則須搭配活血化瘀的藥材來調理。
臨床上依據不同病程治療方法如下
1.風熱型
症狀:劇烈搔癢,以紅色丘疹為主常,抓破皮出血、滲出液不多、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弦數。
治則:涼血袪風
處方:消風散加減
主方可加入荊芥、防風、蟬脫、牛蒡子、生地、生石膏、知母、金銀花、黃芩,木通、苦參等。
2.濕熱型
症狀:搔癢伴隨皮膚紅疹破潰,滲出液淋漓,有些糜爛結痂。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清熱利濕
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主方可加入黃柏、黃芩、山梔、、薏苡仁、地膚子,茯苓、夏枯草,滑石、生甘草。
亦可加入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的中藥材。
3.血虛風燥型
症狀:瘙癢劇烈局部乾燥粗糙脫屑,皮膚有色素沉澱或苔蘚化,舌淡,苔薄,脈細。
治則:養血袪風
處方:當歸飲子加減
藥材:主方可加入當歸、川芎、生地、赤芍、白蒺藜等養血藥材。
4.脾虛濕盛型
症狀:皮膚癢,膚色暗,皮膚表面有水泡及滲液,部分乾結痂
易腹瀉軟便,容易疲倦,胃腸脹氣,舌淡,苔薄白或膩,脈緩。
治則:健脾除濕
處方:四君子湯加減
隨症可加入黨參、白朮、茯苓、生甘草、蒼朮、豬苓、薏苡仁、白蘚皮、陳皮、厚朴、木香等健脾去濕藥物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飲食要避免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如帶殼海鮮,堅果類,小麥製品
2.環境溫溼度要控制,避免塵螨孳生
3.患處皮膚要做好保濕,洗澡完要使用乳膏或乳液讓皮膚維持好的屏障功能
案例分享
陳小姐長年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困擾,時常反覆發作,尤其遇到季節交替或潮濕季節就會更加厲害
發作時極度搔癢,皮膚伴隨泛紅,好發的位置以手肘彎曲處最嚴重,其他部位前手臂也會出現搔癢紅疹
近期陳小姐因為搔癢又加劇而求診,患部皆在手肘彎曲處
經診斷後;陳小姐屬於風熱型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治則以疏風清熱為主,給予藥物治療一周後,可見明顯好轉
服 務 項 目
Our Service
宜民時尚中醫診所
宜民時尚中醫診所粉絲團
加入宜民時尚的Line
田醫師 痞客邦
田醫師 部落格
宜民中醫時尚診所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70巷17弄9號 預約專線:02-27788225 02-27788901